近年学武术防身是必要的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19-08-15 17:08:17【打印】
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网友,分析校园暴力近年来出现了扩大现象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不懂法、不明是非;
二、学生情绪易激动,自控能力差;
三、受到社会上很多不良风气的影响;
四、执法部门监管不严,特别是对学校保护不够。
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这绝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王加绵认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以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
在校园暴力的滋生过程中,社会不良影响扮演了“帮凶”角色。从打打杀杀的电视动画片,到黑社会称王称霸的电视镜头;从渲染暴力的“纪实文学”,到追求轰动性新闻的大小报纸,都曾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留下不良记录,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更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直接诱因。
一)个人因素
1.人格倾向。有学者指出,校园暴力的施暴学生通常有以下特征: (1)缺乏自我控制及自主负责的能力;(2)轻浮且缺乏挫折容忍力;(3)在团体中表现欲强;(4)以自我为中心且罪恶感淡薄;(5)同学关系不良。有关校园暴力与人格倾向关系的问题,目前国内研究得较少。
2.行为问题与行为困扰。国内的相关研究,发现暴力攻击行为愈频繁,其抽烟、喝酒的比例也愈高。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暴力行为是一连串行为问题中的一环,往往和其他的行为问题合并出现。
3.对暴力的态度与信念。调查发现,学生对暴力的态度愈强,其攻击行为也愈多。高攻击性儿童特别重视控制被害者所带来的心理代偿,并且对于攻击所带给他人的伤害或痛苦较不关心。国内研究也表明,许多学生出于对电视上“黑帮老大”的崇拜,将施暴看作是“英雄”表现,对受害者的感受漠不关心,甚至以此为乐。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影响,因此,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影响。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不科学,家庭氛围不正常,家长行为不端正,家庭周边环境不健康,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暴力及非暴力少年犯的父母及亲属的不良行为较一般少年的多些;暴力及非暴力少年犯其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破碎家庭之比例高于一般家庭;暴力少年犯在儿童时期受虐的程度、目睹父母发生婚姻暴力的程度及受到手足暴力的程度,比其他少年高。
(三)学校管理的因素
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教育。部分学校对学生违纪事件简单地求助于行政处罚,滥用“劝退”、“勒令退学”等手段,随便开除学生,将矛盾推向社会。体罚学生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一个弊端,它会使学生形成敌视老师和优等学生的逆反心理。研究发现,当学校持续地对暴力学生施以粗暴的训练方式或体罚的,不但无法抑制学生重演同样的暴力行为,还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敌意和疏离感。
另外,学校对教师考核的松懈,使一些品行不端的人混入教师队伍,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严重地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社会因素
1.社区环境。一般认为,校园暴力发生的程度与学生或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有关。都市里的孩子较郊区的孩子,更容易目睹暴力事件。学校所在的社区越大,学校所在地区越都市化,校园暴行也越容易出现。而位于暴力社区附近的学校,情况尤其明显。
不管上述因素是如何产生的,看了作为保护孩子家长的我,送孩子学武来保护自己也是有必要的。听说练武不仅锻炼身体,还锻炼意志。通过武术的训练,能磨练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到临危不乱,处乱不危的境界。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人的勇气,机敏,准确度 ,适应能力可自控力。提高人的灵活性,平衡和协调能力。它的基本训练则从方法,原理,思想和意图上锻炼人的准确度,它的训练能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人们的有知和无知的领域中。经过科学的训练,可以使人具备一定的反应力和判断力,并使人自信 自立自卫,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
|